您的位置: 好问康 >内科 >调理脾胃的中药
man

调理脾胃的中药

男  |  36岁 2017-06-25 有5个回复

问题描述:我体质是属于寒性的,身体内有很大的寒气,一直在吃温热的食物,但是忽略了因虚弱导致的体内湿热,湿热越来越重,但是脾胃依然虚弱,如何调理呢?吃什么药可以比较好?

回答专区

头像

夏远波
已帮助网友:1246

2017-06-25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可以说凡虚弱之人,粳米皆宜,尤脾虚之人,最宜食之,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锅巴,又称锅焦,性平,《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它“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凡脾虚不运、饮食不香,或食不消化,或脾虚久泻者最宜食用,古方中亦常用之,如小儿常用健脾消食的“锅焦丸”,治老人脾泄的“玉露霜”,《梁侯瀛集验良方》中用以治疗“老幼脾虚久泻不愈”就是用锅巴同莲子肉为末加白糖调服,颇有效果,

头像

陈铁琳
已帮助网友:1893

2017-06-25

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

头像

李成希
已帮助网友:1046

2017-06-25


答案四: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因此平时应注意保养脾胃:
一、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二、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三、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四、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还可在每晚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双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约40~ 50遍,可以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头像

肖华
已帮助网友:2137

2017-06-25

西国米又称西谷米,西米,白净滑糯,营养丰富,性温,味甘,能温中补脾,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食之颇宜,《柑园小识》记载:“西谷米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番薯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饭豇豆性平,味甘,能健补脾胃,对脾胃虚弱、食少便泻,或妇女脾虚带下者,食之最宜,《滇南本草》中即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的记载,明•李时珍还说它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除通常炒食外,还可同粳米煮饭或煮粥食用,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头像

符卫锋
已帮助网友:1435

2017-06-25

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牛肚性平,味甘,也能补虚养脾胃,历代医家多有论说,《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记载,《本草蒙筌》亦称牛肚“健脾胃”,《本草纲目》还说它能“补中益气,养脾胃,”所以,凡脾虚之人,或病后脾胃虚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与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虚者食之亦宜,鲫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白鲞为大黄鱼或者小黄鱼的干制品,有健脾、开胃、补虚、消食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它“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本草汇言》中还说:“黄鱼有养脾理肺之功,治久病胃弱食减,不能进厚味者,以白鲞水煮烂食之,健利肠胃,为肠虚胃弱之人必需用之,诚药食中之良品也,”可见脾胃虚弱者食之颇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