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好问康 >内科 >神经内科 >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要怎么护理好?
man

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要怎么护理好?

男  |  50岁 2018-11-17 有6个回复

问题描述:身体的四肢和躯干肌瘫四肢末端的麻木和针刺感,有时出现剧烈的神经根疼痛,特别是在颈部、腰部,出现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非常的痛苦,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症。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要怎么护理好?

回答专区

头像

孙卫江
已帮助网友:1271

2018-11-17


现在这种情况必须要进行一个好的护理就好进行一些康复理疗,有按摩。
建议这段时间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它主要是病毒性的感染比较多,见一些,饮食一定要清淡才可以。

头像

彭丽霞
已帮助网友:1919

2018-11-17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继发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吞咽肌及呼吸肌受累时咳嗽无力,排痰不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护理,多翻身,以防压疮;面瘫者需保护角膜,防止溃疡。因本病可合并心肌炎,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补液量不易过大。

头像

罗正强
已帮助网友:1322

2018-11-17

格林巴利综合症是多发性神经根炎,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性脱髓鞘。一般认为是迟发性过敏的自身免疫病。治疗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以上是对“患上格林巴利综合症要怎么护理好?”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韦华
已帮助网友:1966

2018-11-17

一、心理护理: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瘫痪肢体的护理:
1、肢体应用被架支托,并便其处于最大可能的正常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的挛缩畸形。
2、肢体活动,被动运动,按摩2~3次/日,每次20分钟左右。
3、一旦肌力恢复,鼓励病人加强主动运动的锻炼,不断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
三、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四、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
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
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头像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1401

2018-11-17

一、心理护理: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
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护理:
1、肢体应用被架支托,并便其处于最大可能的正常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的挛缩畸形。2、肢体活动,被动运动,按摩2~3次/日,每次20分钟左右。3、一旦肌力恢复,鼓励病人加强主动运动的锻炼,不断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

头像

王志强
已帮助网友:1647

2018-11-17

一、加强呼吸道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也是护理格林巴利的重要护理内容。格林巴利患者的安危通常是在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及有没有肺部并发症的出现,为此初期的防护相当重要。
二、心理的护理:帮助格林巴利的患者翻身咳痰,多给予安慰、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咳痰、呼吸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紧张、烦躁、周身乏困不适。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病人的饮食调理非常的重要,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需要,加快身体的恢复,平时以高蛋白、高热量,注意营养均衡,另外,保持病人身体的清洁,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四、加强瘫痪肢体的护理:肢体可被架支托,并便其处于最大可能的正常功能位置,来预防肢体的挛缩畸形。肢体被动运动,患者家属应帮助患者每天进行两三次长达二十分钟左右的按摩。一旦肌力恢复,激励患者加强主动运动锻炼,来加快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恢复。
五、生活护理:
1、格林巴利患者,因行走困难或不能行走,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2、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应掌握食物的温度、速度和量。
3、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既要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要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
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5、保持床单平整和勤翻身,勤于擦洗,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褥疮,严密观察病情,预防肺部的继发感染。
6、及早进行按摩,关节活动等被动和主动运动,防止挛缩;用支具防止足下垂畸形,在不影响姿势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负重训练,必要时穿戴矫形鞋,可行高压氧、针灸、水疗、低频治疗,根据小孩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合理安排治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