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好问康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呼吸内科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哪些好处?
man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哪些好处?

男  |  46岁 2018-05-19 有12个回复

问题描述:有支气管哮喘,患这种病很久了,一直跟治不好,老是咳嗽,咳出的痰很浓很臭,很招人嫌弃,另我看起来一副很虚弱的样子,但是不少人都建议我去看中医。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哪些好处?

回答专区

头像

王妍春
已帮助网友:1220

2018-05-19

中医对哮喘病的定义是:肺脏娇嫩,卫外能力差,皮肤腠理不致密,容易感受外邪。风寒、风热之邪由皮毛或口鼻侵入人体,阻于肺络,使肺的宣发功能失常,肺气不利,津液凝聚为痰。脾气虚,运化能力差,生湿酿痰,上贮于肺。由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可知,中医深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之所在,懂得对症下药的道理,并且中药的性质较为温和,便于根治。

头像

黄远航
已帮助网友:2021

2018-05-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就是避免引起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室内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避免与已知的过敏源接触,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吸氧,药物一般使用茶碱类,而中药恰恰就是碱性的药物,所以中药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中药物有能够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而起到舒张支气管作用,并有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

头像

王妍春
已帮助网友:1220

2018-05-19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患有支气管哮喘,这个病发作时呼吸困难,喉中有哮鸣音,如果一直咳嗽,是不是慢性支气管炎呢?
可以看中医,根具具体情况,开出方子进行治疗,您应该有正气虚,需要补益正气,夏天也可贴三伏贴,可以中医调理减轻症状,减少复发。平时注意调养,忌食辛辣油腻,忌食生冷,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

头像

魏仲恩
已帮助网友:2743

2018-05-19


睡觉管哮喘是一种你不能根治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的过敏性变态反应,支气管痉挛引起的。西医本来就治不好,想用中医根治,那更不可能。
最好的办法是常规的西医口服药物治疗,保暖,减少过敏物的刺激。身边常备紧急药物。

头像

张月玲
已帮助网友:2392

2018-05-19


您自述罹患的是支气管哮喘的疾病,该疾病的本质是气道的慢性炎症了
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来说,主要是激素β2受体拮抗剂类的药物进行吸入治疗了。

头像

高秋凤
已帮助网友:1066

2018-05-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源引起的。中药治疗的话,治疗效果相对是好一些的。有可能会长时间不发作的。
建议您最好是尽快到医院检查,哮喘的话,可以配合中西药结合治疗的,但是,彻底治疗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最好是做一下过敏源检测,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会好一些的。
以上是对“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哪些好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王妍春
已帮助网友:1220

2018-05-19


通过你的详细描述来看,你咨询的这个问题,考虑还是由于反复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哮喘!
对于你说的这个情况治疗来说,我建议你还是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预防感冒很关键,可以去中医院喝草药效果不错的,健脾补肾!

头像

罗正强
已帮助网友:1322

2018-05-19


看了你的描述,确诊是有哮喘吗,应该口服点止咳化痰药物。
配合中药治疗,平时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过敏,可以外出可以戴口罩,主要是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头像

肖华
已帮助网友:2137

2018-05-19


结合患者描述的问题症状考虑应该是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发生的。和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等有关系的
建议患者注意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屋内温度适宜,预防并积极治疗感冒症状。可以考虑转移因子口服液,孟鲁司特钠,氨溴索等药物联合调理

头像

朱子强
已帮助网友:1839

2018-05-19


支气管哮喘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疾病造成的。
中医在治疗这方面,主要是通过中草药来调节免疫,这对于治疗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的。
以上是对“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哪些好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头像

符云辉
已帮助网友:2474

2018-05-19


,你患有支气管哮喘的症状是你支气管炎引起的症状
建议,中药调理是可以的,但是中药见效慢,治疗效果是很好的,最好选择公立的中医医院进行检查就诊治疗,平时禁忌受凉注意保暖

头像

罗正强
已帮助网友:1322

2018-05-19

中医是按症用药,辩证施治。不同疾病的患者需服用不同的中药,所以中药的品种、数量要有它自身的特点。支气管哮喘比较难治疗中药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调理肺部功能,是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的,但也只能缓解一定的症状,是不能根本性的治疗的。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多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机体虚弱、腠理疏松,卫气不固,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变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