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好问康 >内科 >神经内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man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女  |  40岁 2017-08-02 有5个回复

问题描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同事他女儿一直都挺健康的,可是前天晚上就一直呕吐,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发热,隔天送去医院检查,确诊得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他女儿跟儿子常常在一起玩的,我怕儿子也会有这个病,所以病因是什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专区

头像

朱子强
已帮助网友:1839

2017-08-02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属为革兰阴性球菌,呈卵圆形,常成对排列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病人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检出,脑脊液中的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仅少数在细胞外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在含有血液、血清渗出液及卵黄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般于5%~10%的二氧化碳环境下生长更好,本菌对寒冷干燥及消毒剂极为敏感,在体外极易死亡,病菌能形成自身溶解酶故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接种,

头像

罗正强
已帮助网友:1322

2017-08-0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
病原菌感染:
病原菌自鼻咽部侵入人体,患儿有咽痛、流涕、鼻塞等感冒表现,如人体免疫力强,则可迅速将病原菌杀灭,或成为带菌状态;若体内缺乏特异性杀菌抗体,或细菌毒力较强时,则病菌可从鼻咽部粘膜进入血液,发展为败血症,继而累及脑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脑炎,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发病多不典型,往往误诊为感冒,增加了早期识别的难度,

头像

王涛
已帮助网友:2882

2017-08-02

原治疗①磺胺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80%,常为首选药物,磺胺嘧啶(SD)成人每日总量6~8g,首剂量为全日量的1/3~1/2,以后每6~8小时给药一次,同时给予等量碳酸氢钠,对于呕吐严重,昏迷者可用20%磺胺嘧啶钠适当稀释后静注或静滴,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静注量为口服量的2/3,儿童量为0.1~0.15g/kg/日,分次给予,其次,可考虑选用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甲基异恶唑,疗程5日,重症适当延长,停药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指标,不必重复腰穿,用磺胺药时应给予足量液体,每日保证尿量在1200~1500ml以上,注意血尿,粒细胞减少、药物疹及其他毒性反应的发生,如菌株对磺胺敏感,患者于后1~2日体温降至正常,神志转为清醒,脑膜刺激征于2~3日内减轻而逐渐消失,如用磺胺药后一般情况和脑膜刺激征于1~2日不见好转或加重者,均应考虑是否为耐磺胺药株引起,停用磺胺药,改用其他抗生素,必要时重复腰穿,再次脑脊液常规培养、作药物敏感试验,②青霉素G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10~30%,大剂量注射使脑脊液达有效杀菌浓度,

头像

廖元兴
已帮助网友:2091

2017-08-02

原治疗①磺胺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血液浓度的50~80%,常为首选药物,磺胺嘧啶(SD)成人每日总量6~8g,首剂量为全日量的1/3~1/2,以后每6~8小时给药一次,同时给予等量碳酸氢钠,对于呕吐严重,昏迷者可用20%磺胺嘧啶钠适当稀释后静注或静滴,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静注量为口服量的2/3,儿童量为0.1~0.15g/kg/日,分次给予,其次,可考虑选用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甲基异恶唑,疗程5日,重症适当延长,停药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指标,不必重复腰穿,用磺胺药时应给予足量液体,每日保证尿量在1200~1500ml以上,注意血尿,粒细胞减少、药物疹及其他毒性反应的发生,如菌株对磺胺敏感,患者于后1~2日体温降至正常,神志转为清醒,脑膜刺激征于2~3日内减轻而逐渐消失,如用磺胺药后一般情况和脑膜刺激征于1~2日不见好转或加重者,均应考虑是否为耐磺胺药株引起,停用磺胺药,改用其他抗生素,必要时重复腰穿,再次脑脊液常规培养、作药物敏感试验,②青霉素G青霉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液浓度的10~30%,大剂量注射使脑脊液达有效杀菌浓度,

头像

吴名波
已帮助网友:1401

2017-08-02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予流质饮食,昏迷者宜鼻饲,并予知量输入液体,使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角膜溃疡形成,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褥疮发生,防止呕吐物吸入,必要时给氧,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头痛剧烈者可予镇痛或高渗葡萄糖、用脱水剂脱水,惊厥时可用10%水化氯醛灌肠,成人20m/次,儿童60~80mg/kg/次,或用冬眠灵、安定等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