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好问康 >内科 >肥厚型心肌病
man

肥厚型心肌病

女  |  45岁 2017-05-28 有5个回复

问题描述:男,45岁,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但本人无任何不适症状,是不是需要装心脏起搏器?肥厚型心肌病要怎么治疗?成因是什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

回答专区

头像

李芯蕾
已帮助网友:1628

2017-05-28

其敏感性高于超声心动图,但费用较高,对于诊断特殊部位的肥厚和不典型的肥厚最为灵敏,还可以发现心肌纤维化组织,将无水乙醇经导管注入供应室间隔心肌组织的间隔支血管,造成人为的间隔心肌梗死,以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是近年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对于高危患者,除避免剧烈运动和药物治疗外,还应安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病程相差较大,大多数患者的寿命与正常人无区别,如亲属中有猝死患者、本人有晕厥史、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壁严重肥厚(3.0cm以上)等,则可能发生猝死,

头像

许若珊
已帮助网友:1939

2017-05-28

本病收缩期杂音位置高,向颈部传导,改变心肌收缩力及周围阻力的措施对杂音影响不大,主动脉瓣第二音减弱,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主动脉瓣病变,目前认为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2.5cm时,才可以诊断高血压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否则,应考虑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但是,具体到患者应根据高血压的时间和程度而定,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一般无胸骨左缘杂音,超声有助于诊断,对无症状、室间隔肥厚不明显及心电图正常者暂行观察,避免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心得安、氨酰心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头像

王志强
已帮助网友:1647

2017-05-28

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cm;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③心室腔小;④左室流出道狭窄30mmHg,则认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称性左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一致,左心室或双室肥厚改变,深而倒置的T波、有时有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还可以发现其他心律失常如房颤、早博等,

头像

唐建兵
已帮助网友:1212

2017-05-28

以青壮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晕厥甚至猝死,晚期出现左心衰的表现,.梗阻性肥厚型心肌患者胸骨左缘可出现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可伴震颤,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及动作后杂音增强,反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去甲肾上腺素、下蹲时杂音减弱,有些病人闻及S3及S4心音及心尖区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

头像

许若珊
已帮助网友:1939

2017-05-28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70%为家族性,30%~40%为散发性,家族性病例和散发病例、儿童病例和成年病例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已证实,至少14个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其中有10种是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绝大部分突变位于这些基因,